当前位置:好版主>情欲小说>东晋北府一丘八>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4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4(3 / 6)

了咬牙:“太可惜了,当时祖将军几乎已经平定了河南,若不是鲜卑段氏背信弃义,害了刘琨,那两人南北呼应,石勒又岂是对手?”

刘敬宣恨声道:“刘琨以为段匹单是拓跋迤卢这样的好兄弟,没想到这个有雄武之名的鲜卑首领是个暗中勾结石勒的小人,害死刘琨之后,他的部下也因此人心离散,最后他也给石勒所灭,可谓报应,在南方这里,祖逖在形势大好,即将全力北伐河北的时候,也被司马睿派人夺军,因而忧愤吐血而亡,我曾祖大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对东晋灰心失望,于是没有留在豫州继续当官军,而是率部下去了江淮之间,最早是在淮南,后来,则是去了淮北的黑虎寨。”

刘裕有些意外,说道:“既然在淮南能安家,为何要去淮北呢,那里可是靠近胡人的地盘,不安全呢。”

刘敬宣叹了口气:“还不是因为后来晋国的内战吗。祖逖死后,部下大半如我爹那样不愿意被皇帝和世家高门所兼并,于是自行离去,少部分人则跟着祖约,继续打着朝廷的旗号在豫州自立。一时间倒也是相安无事,可是这司马氏皇家还有世家大族,一计不成又生一计,在王敦叛乱之后,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另一个流民大帅苏峻的身上,要他交出兵权和军队。”

刘裕无奈地摇头道:“听到这些历史,我都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子怎么长的,手中没有实力,却要去夺天下战斗力最强的北府军的部队,真的是疯掉了。只是苏峻这家伙可不是祖逖将军这样的忠臣,他直接就反了。还差点就打进建康,灭了司马氏的晋国,要不是你曾祖护送回来的那个温峤,领着江州兵马回援,还跟原先他要防备的陶侃合兵一处救援建康,恐怕晋国早就亡了。”

说到这里,刘裕笑了起来:“想当年,王敦之乱后,陶侃接任了荆州刺史,天下皆以为陶侃会是王敦一样的人物,据荆州作乱,进图建康,于是让温峤出镇江州,防备陶侃,当时温峤还声称不可让陶侃越雷池一步,结果百年之后,反而是我们今天在这雷池要与妖贼决战,真的是造化弄人啊。”

刘敬宣点了点头,说道:“是的,本来是用于拱卫京城,进而北伐的苏峻,祖约所部,居然反过来给逼反,而了叛军,而原来作为叛军防备着的陶侃,倒成了忠臣,我曾祖就是对晋国内部这些争权夺利,无心北伐彻底地失望,加之看到自己身为流民帅,有可能会因为苏峻之乱给牵联,起码是给夺军,所以虽然他在内战时站在朝廷一边,没有被苏峻所拉拢,但还是主动提出离开淮南,去淮北边境守边,这也是让朝廷安心之举。”

“于是朝廷给了他征虏将军的一个虚号,乐得让他远离,从此我曾祖就在淮北黑虎寨安家落户,带着数千部下,占山为王。”

编外军队互结亲

刘敬宣的声音越来越低沉,回局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:“从我曾祖大人到我爹,整整三代人,五六十年间,就是不停地与胡人战斗,在冉闵之乱时,也曾经出兵接应过一些南下的汉人,象田洛,诸葛侃,高素这些人,就是在冉闵之乱时九死一生南下的,当时是我祖父在半路上救下的他们,所以,也结下了几代人的交情。”

刘裕的眉头深锁,想起了当年的那段往事,长叹道:“可惜了这苏峻,祖约之乱,其实说白了就是开国之初,皇帝和世家想要不劳而获,白白地夺取流民帅的军队,甚至是因为之前有了把流民送往南方的世家庄园里,充为奴仆的先例,所以这些身在江北的流民军队既不愿意为奴,也不愿意被朝廷的庸将蠢材所指挥,于是酿成这样的悲剧。本应用于北伐的精兵强将,却这样憋屈地毁在了这无意义的内战之中,那些当年的权势之人,真的是万死不得偿其罪!”

刘敬宣咬了咬牙:“是的,这些事情有两个可怕的后果,一是北方南下的流民,从此不再信任朝廷,宁可是投身于我们淮北的山寨坞堡之中,也不愿意南下了,象檀凭之,魏咏之,孟昶这些人,也就是因为淝水之战,东晋要重组自己的大军,这才肯南下,要是换了十年前,那是宁可入山寨,也不愿意过江的。”

“这第二嘛,就是朝廷也不再信任北方的流民了,原则上不让他们再过江,而是宁可让他们在我们这些山寨,坞堡里容身,就算过江的,也是要仔细筛选,找那些士族,拖家带口,不敢作乱的,才会放到京口安置,而妇孺则允许过江,安置于世家的庄园里,把小孩子从小养大,也容易驯化,至于成年男丁,尤其是战斗过的人,要么是分散收编成庄园的庄丁护卫,要么大多数人干脆不许过江,让他们在淮北山寨容身,而代价则是需要交出妻儿到世家庄园里,名为养活,实为人质,也是防止我们这些山寨真的叛晋投胡。”

刘裕倒吸一口冷气:“什么?你是说你们的家人,实际上一直是被世家当成人质,甚至是奴仆来控制的?”

刘敬宣长叹一声:“是的,因为冉闵之乱后,世家高门也加强了对于边境的控制,那些新来投奔的北方流民,他们不愿意让成年男丁到南方,因为按大晋上,丁男是要入籍注册的,还要分给田地,虽然世家高门有很多办法可以隐户藏丁,但终归是违背国法之举,面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