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,大家已经接受了新内阁的选人制度。
&esp;&esp;再加上朱标新皇继位,也是时候进行下一步了。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陛下,我建议先给内阁票拟权,驳斥权等五年计划实施之后再给。”
&esp;&esp;“给了内阁票拟权之后,按照选人标准,对内阁成员进行一次替换。”
&esp;&esp;先给票拟权,不给驳斥权,朱标能理解。
&esp;&esp;所谓内阁权力,其实就是借用的皇权。
&esp;&esp;皇帝一次性借出去太多权力,必然会引起朝局动荡。
&esp;&esp;分批次一点点给,能更加平稳的度过。
&esp;&esp;况且,五年计划是前所未有之事,给了内阁票拟权,他们要是反对可就尴尬了。
&esp;&esp;朱标不能理解的是,为何要替换内阁成员:
&esp;&esp;“现在的内阁学士久经锻炼,已经熟悉了工作,且我用着也较为顺手……”
&esp;&esp;陈景恪解释说道:“首先就是通过此举告诉天下人,虽然内阁的权限扩大了,但之前的选人标准继续执行。”
&esp;&esp;“甚至陛下可以再次强调,内阁选人标准永为定例。”
&esp;&esp;“若谁想改变这个标准,那么皇帝就可以收回票拟和驳斥权。”
&esp;&esp;“如此一来,为了不给君主收回权力的借口,百官将会拼死拥护这个规定。”
&esp;&esp;朱标不禁颔首,这个办法确实不错。
&esp;&esp;内阁限制了皇权,而皇权保留了掀桌子的能力。
&esp;&esp;谁想搞一家独大,皇帝直接废了内阁,实现大权独揽。
&esp;&esp;为了不给皇帝掀桌子的借口,百官肯定会严格遵守选人标准的。
&esp;&esp;内阁各派系相互制衡,而皇权又和内阁相互制衡。
&esp;&esp;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权力失控。
&esp;&esp;朱标并不介意皇权受到制约,他很清楚,指望后世子孙都是明君是不现实的。
&esp;&esp;有一个机构,可以稍微限制一下皇帝胡作非为,大明的国祚就能多坚持几年。
&esp;&esp;只不过这个想法他没有告诉别人,也不方便告诉别人。
&esp;&esp;陈景恪不知道朱标内心所想,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想法:
&esp;&esp;“现在的内阁学士做的虽然不错,但他们的太低了。”
&esp;&esp;“即便有朝廷的任命,部堂高官又岂会听他们的?”
&esp;&esp;还是那句话,部堂高官都是二品大员。
&esp;&esp;人家奋斗了大半辈子才爬到这个位置,会听你们五品官的?
&esp;&esp;“所以以后的内阁学士,尽量从部堂高官和封疆大吏里面选拔。”
&esp;&esp;“如此,他们就拥有足够的威信和执政经验,可以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。”
&esp;&esp;朱标再次颔首,内阁成员的选拔标准,既要在基层工作过,还要在边疆省份执政过。
&esp;&esp;从基层一直干到部堂级高官,执政经验自然是非常丰富。
&esp;&esp;足以胜任内阁工作。
&esp;&esp;“且为了防止有人贪恋权势,最好对内阁学士的任期做出规定。”
&esp;&esp;“大明的国家计划,以五年为一期,所以内阁学士的任期最好以五年为一届。”
&esp;&esp;“最多连任一届,也就是十年。”
&esp;&esp;“期满,即便他做的再好,都要退位给新人。”
&esp;&esp;朱标再次点头,一个人当二三十年的内阁学士,他不是丞相也是丞相了。
&esp;&esp;对任期做出硬性规定,确实可以有效杜绝权臣的出现,是对皇权的一种保护。
&esp;&esp;朱标和陈景恪谈了许久,最后一次对内阁制度进行了全面完善。
&esp;&esp;次日早朝,朱标宣布给予内阁票拟之权。
&esp;&esp;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,落针可闻,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御座上的朱标。
&esp;&esp;扩大内阁的权力?我们没听错吧?
&esp;&esp;下一刻……
&esp;&esp;“嗡……”朝堂和炸开了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