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阁伺候的官吏,自有人去告之奴婢们,奴婢们就会立刻从皇城库房里提了东西送过来,保准不会耽误了大人们的事。”
&esp;&esp;说话间,就到了一排房子前,苏子籍看着那棵叫不出名字的常青树,又看看后面红墙绿瓦,觉得这地点到了夏天,说不定比这冬日还要舒服几分。
&esp;&esp;“国公爷,您进去就是了,再往前,可就不是奴婢能去了。”太监一直送到了门口,在距离大门还有几步时就停下了脚步,怕苏子籍见怪,就指着不远的石碑,解释着。
&esp;&esp;苏子籍看过去,发现内阁门口竖着一块石碑,上面刻着一行字:奉天承运皇帝制日:凡后官嫔妃太监人等,擅入军机处者,格杀勿论!
&esp;&esp;太监不入内,其实不仅仅不让进这内阁,更是指不准干政,看来是郑太祖吸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,给予后人的警示。
&esp;&esp;心里感慨着,苏子籍笑着朝太监说:“有劳你送我到这里了。”
&esp;&esp;太监忙称不敢。
&esp;&esp;苏子籍自己挑开厚帘子走了进去,一进入,就看到了里面已坐着在做事的崔兆全了,大概是听到了门口的对话,此时也正抬头看过来,冲着苏子籍暗暗点了下头。
&esp;&esp;“看来这事已办成了。”得到暗示,苏子籍一喜,就见着除崔兆全,剩下四个阁老也都起身,向苏子籍行礼,不过仅仅是作了揖。
&esp;&esp;“臣赵旭林见过代国公。”
&esp;&esp;“臣谢智见过代国公。”
&esp;&esp;“臣何钰端见过代国公。”
&esp;&esp;“臣钱圩见过代国公。”
&esp;&esp;苏子籍也作了揖回礼,在体制上也差不多,国公基本等于阁臣,但苏子籍是皇孙,还是很近的皇孙,有着几分“君”的意味,因此第一次,是阁老先行礼。
&esp;&esp;由于都是作揖,气氛倒不像诸王来内阁观政时紧张,更平和一些。
&esp;&esp;苏子籍作揖,更客气说:“诸位大人,我此番来内阁,是来学习,有什么做得不对,还请诸位大人指正。”
&esp;&esp;说着,又向几位阁老作揖。
&esp;&esp;因提前就说了,一天请教一条票拟,有几分师生情分在内,几个阁老自然也就坦然受了。
&esp;&esp;“无非就是随口敷衍几句罢了。”
&esp;&esp;第643章 见识之草根
&esp;&esp;谢智虽已头发花白,可还是风度翩翩,算得上是美老头,因他最在意姿容,对代国公的印象就不错,此时就笑:“代国公,指正不敢当,不过,你有什么不懂,倒可以问问我等,我等在内阁做事,虚有一些经验。”
&esp;&esp;谦虚了一番,做事了。
&esp;&esp;苏子籍自己有一个桌子,一把椅子,是坐在最末尾位置,前面五位阁老依次坐下,一份份奏折从第一个批阅,再传到第二个阁老手里,依次传递,最后批阅并且在票签上写了意见,就会传到苏子籍手里。
&esp;&esp;不仅仅让苏子籍观看,还由他用糨糊把票签贴在折子空白处,说白了,现在他就是一个糨糊工。
&esp;&esp;贴完票签的折子会堆起来,随时被人送去御书房,由皇帝来查看。
&esp;&esp;每个能流到内阁这里的折子,都是省郡大事,除非是密折,会越过内阁直接送到皇帝手里,平常折子,都会先从内阁过一遍,再送到皇帝手里,由皇帝做最后的批阅。
&esp;&esp;因今天是五个阁老办公,每份折子上是五份票签,五个人分别对一份奏折进行批答,因有的阁老只是大学士并不身兼职,而有的阁老如崔兆全这样新入阁,则是有着兵部尚书的职位,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,倒可以互补一下了。
&esp;&esp;这就是一道已经成熟的流水线,不同的分工,明确又清晰。
好版主